第一章
原文: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,修道之谓教。
译文:上天赋予人的本性叫做“性”,顺着这个本性去行事就是“道”,而引导人修习“道”的过程就是“教”。
第二章
原文:道也者,不可须臾离也;可离,非道也。
译文:“道”是人不能片刻离开的;如果能够离开,那就不是真正的“道”。
第三章
原文: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惧乎其所不闻。
译文:所以君子即使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戒慎自律,在没有人听到的地方也心怀敬畏。
第四章
原文:莫见乎隐,莫显乎微,故君子慎其独也。
译文:没有什么比隐微处更容易被看出,也没有什么比细节更显著,所以君子尤其要慎独,即在独处时也不放纵自己。
第五章
原文: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之中;发而皆中节,谓之和。
译文:喜、怒、哀、乐等情感还没有表现出来时,叫作“中”;表现出来但恰到好处、合乎规范,就叫作“和”。
第六章
原文: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;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。
译文:“中”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,“和”是处理一切关系的普遍原则。做到“中和”,天地就能各得其位,万物才能生长繁衍。
第七章
原文:君子中庸,小人反中庸。君子之中庸也,君子而时中;小人之中庸也,小人而无忌惮也。
译文:君子遵循中庸之道,小人则背道而驰。君子的中庸,是能在合适的时候做到恰如其分;而小人所谓的中庸,不过是没有节制与敬畏。
第八章
原文:“中庸之为德也,其至矣乎!民鲜久矣。”
译文:“中庸作为一种德行,已经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!只是人们能够坚持它的,已经很少很少了。”
第九章
原文:“舜其大知也与!舜好问而好察迩言,隐恶而扬善,执其两端,用其中于民,其斯以为舜乎!”
译文:“舜真是大智慧的人啊!他勤于发问,善于留意他人近处的言语;他能隐藏别人的缺点,宣扬别人的优点,掌握事物的两端,取其中道治理人民,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舜吧!”
第十章
原文:“人皆曰‘予知’,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不知避,是亦可谓知乎?”
译文:“人们常说‘我知道’,但却让自己陷入网罗陷阱中而不懂得躲避,这也能叫做‘知道’吗?”
第十一章
原文:“由!诲女知之乎!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”
译文:“仲由啊!我教你认识‘知道’吧!知道就是知道,不知道就是不知道,这才是真正的‘知道’。”
第十二章
原文:诚者,天之道也;诚之者,人之道也。
译文:“诚”是天的法则,而使自己做到“诚”是人的努力方向。
第十三章
原文:诚者不勉而中,不思而得,从容中道,圣人也。
译文:真正的“诚”不需刻意努力便能契合中道,不需深思便能有所领悟,自然地行于中道的人,就是圣人。
第十四章
原文:诚之者,择善而固执之者也。
译文:“诚之”的人,会选择善良正道,并坚定不移地实践。
第十五章
原文: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。
译文:广泛地学习,认真地提问,小心地思考,清晰地分析,坚定地践行。
第十六章
原文:自诚明,谓之性;自明诚,谓之教。
译文:自己真诚而明理,称为“性”;由明理达到真诚,称为“教”。
第十七章
原文:诚则明矣,明则诚矣。
译文:真诚了自然就明理,明理了自然就真诚。
第十八章
原文:惟天下至诚,为能尽其性。
译文: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,才能完全发挥人的本性。
第十九章
原文:能尽其性,则能尽人之性;能尽人之性,则能尽物之性。
译文:能发挥自身本性的人,也能理解别人和万物的本性。
第二十章
原文:能尽物之性,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;可以赞天地之化育,则可以与天地参矣。
译文:能认识万物之性,就能辅助天地生成化育,从而与天地并列参与创造。
第二十一章
原文:其次致曲,曲能有诚,诚则形,形则著,著则明,明则动,动则变,变则化。
译文:次一等的人努力追求真诚。真诚便会显露出来,显露则为人所知,明了之后就能感人,感人则影响世界,影响世界则带来变化。
第二十二章
原文:惟天下至诚,为能化。
译文:只有天下至诚的人,才真正能感化人心、改变风俗。
第二十三章
原文:至诚之道,可以前知。国家将兴,必有祯祥;将亡,必有妖孽。见乎蓍龟,动乎四体。
译文:“至诚之道”甚至能预知未来。国家将要兴盛,必有吉祥的征兆;将要衰亡,必有灾异显现。这些先兆可见于占卜,也反映在人的身体和行为之中。
第二十四章
原文:至诚如神。
译文:“至诚”近乎于神明一样通达无碍、不可欺。
第二十五章
原文:圣人之道,吾性自足。
译文:圣人的道路,其实在我本性之中就已经具备了。
第二十六章
原文:君子诚之为贵。夫诚者,自成也;而道,自道也。
译文:君子以诚为贵。真诚的人,能自然达成其德行;“道”,是自然运行的。
第二十七章
原文:至诚之道,惟圣人与能之。
译文:至诚之道,只有圣人能够完全做到。
第二十八章
原文:大德必得其位,必得其禄,必得其名,必得其寿。
译文:具备伟大德行的人,必定获得应有的地位、俸禄、名声与寿命。
第二十九章
原文:德不配位,必有灾;智不配位,必有殃;礼不配位,必有辱;乐不配位,必有厌。
译文:德行不够却居高位,必有灾祸;智慧不足却身居要职,必定带来祸患;礼节不当却强行实施,会遭羞辱;音乐不合道德却滥用,会招致厌恶。
第三十章
原文:君子慎始,差若毫厘,缪以千里。
译文:君子特别重视事情的开端,开始时若有一丝偏差,将来便可能相差千里。
第三十一章
原文:道之不行也,我知之矣:知者过之,愚者不及也。
译文:“道”之所以行不通,我知道原因:聪明人过犹不及,愚人又达不到标准。
第三十二章
原文:君子遵道而行,半途而废,吾弗能已矣。
译文:君子依照道行事,但如果他半途而废,我也没有办法了。
第三十三章
原文: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,致广大而尽精微,极高明而道中庸。
译文:君子尊重内在的德性,同时勤于向外探求知识;要达到博大深远的境界,也不忽视精微细致之处,最终达到至高智慧,却能行于中庸之道。
发表评论